辽宁传媒学院简介
辽宁传媒学院位于辽宁省省会沈阳市,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主要培养传媒艺术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建有南、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600亩,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目前,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及留学生共1万5千名。
辽传北校区前广场
辽传牢固树立“地方性、应用型、以传媒艺术类为主的多科性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下设11个二级学院,面向文化传媒、电影动漫、艺术设计、信息传播四大领域,开设39个本科专业。现有动画、网络与新媒体2个教育部“双万计划”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数字媒体技术等5个省级一流本科示范专业,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3门省级一流课程。
辽传南校区钟楼广场
近年来,国家、省、市各级领导来辽传考察调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靳国卫,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陈向群,副省长郭彩云,沈阳市市长吕志成等领导对辽传办学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鼓励辽传持续发挥应用型大学优势,不断加强新时代数字传媒人才培养能力,为建设文化强省做出新贡献。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参观辽传
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鹏参观辽传
辽传荣获“辽宁省文明校园”“辽宁省5A级社会组织”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荣获“辽宁省用人单位守法诚信‘A级’单位”,连续6年被评为“辽宁省平安校园”,餐饮中心被评为沈阳市A级食堂。
辽传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国内一流的虚拟制片工场、实景演播厅、虚拟演播厅、融媒体中心、黑匣子剧场等各类数字化的实践场所百余个,建有可容纳1000余人的大型实验剧场。配备了全系列影视拍摄设备、大疆无人机群、好莱坞调色大师达芬奇系统、美国WACOM顶级手绘一体机、戴尔渲染农场等国际顶尖的教学仪器设备,充分满足AI数字时代传媒影视人才培养和学生实习实训需求。建有400米标准跑道体育场2个,座位9000余个;体育馆2座,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座位4500余个;图书馆2座,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阅览座位2500个,馆藏纸质图书110余万册,中文镜像电子图书27万种,电子图书135万种,并配有中国知网、读秀学术搜索等多种数据库资源。
辽传虚拟制片工场
辽传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1122名,专任教师723名。其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部级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103名,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7.9%,博士及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比80.7%。
辽传始终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项目教学 ”“定制培养”“展赛演播”“真活真做”育人模式,确保教学内容零距离对接社会产业需求。近年来,辽传教师在好莱坞电影节及巴塞罗那环球国际电影节动画单元等赛事中荣获金奖。学生在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赛事中荣获金奖。
辽传实景演播厅
辽传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字节跳动、腾讯、网易等200余家国内知名企事业单位开展了校企合作,是辽宁省文化产业校企联盟理事长单位,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辽传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97.07%,在全省114所高校中,排名第5。辽传优秀毕业生作为主创团队成员,参与创作了《哪吒2》《黑神话:悟空》《大圣归来》等国内外知名数字游戏及动漫作品。
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辽宁传媒学院位列中国民办语言类高校第4名。权威教育质量评价机构——麦可思公司对辽传毕业生连续三年跟踪调查数据反馈:“辽宁传媒学院为辽宁省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有力地服务了区域经济发展。辽传毕业生以‘素质高、接地气、上手快、能力强’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辽传高度重视国际化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韩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美国等国家知名大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注重培养国际化人才。获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辽传校园文化艺术节
辽传大力推进“智产学研旅”,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先后获批辽宁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辽宁省文化产品创新与城市品牌特色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并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完成了沈阳市百余个口袋公园设计,拍摄了沈阳城市宣传片《春来雁北归》,并荣获北京国际电影节特别单元作品奖。为推进数字智能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辽传投资建设全国首个非遗数字博物馆——辽传·沈阳非遗数字博物馆,完成了中国锡伯族博物馆数字化升级改造项目,相继创作推出了大型原创系列话剧《大西迁之一向伊犁出发》《大西迁之二守疆筑渠》。
全国首个AIGC电影研究院
辽传全面开启AI时代传媒教育新篇章,成立了全国首家AIGC电影研究院、辽宁省数字非遗研究院、辽宁省文创产业研究院,建设东北首个AIGC产业科技园,并创立国内首个“斑海豹”AIGC智能平台,旨在着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复合型数字传媒人才,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辽宁传媒学院矢志践行“为国家培养人才,为行业输送精英”的办学使命及“志存高远,德能日进”的校训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坚定走内涵建设、特色发展之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探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更新于202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