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新学期毕业论文及科研教学推进会顺利召开

为进一步提升毕业论文质量,推动科研与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人文学院中文系于2025年3月19日下午在人文楼403室成功召开新学期毕业论文及科研教学工作推进会议。会议由中文系赵润汐主任主持,汉语言文学专业带头人关四平教授主讲,人文学院吕元院长做大会总结,全体中文系教师参加会议。大会有三项议程:毕业论文指导与修改,科研计划制定及落实,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聚焦毕业论文,强调精耕细作

会议伊始,关四平教授就2025届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指导及修改问题明确提出一系列要求。作为人文学院的首批毕业生,2025届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备受关注。关教授指出,尽管是首次开展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但该项工作整体推进及时,成效显著。为了避免出现“本科生论文题目过大”的问题,中文系采取了有效应对措施:一是在选题初期便严格把关,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并在大会讲座和指导教师会议中反复强调“小题大做”的选题原则;二是在开题答辩环节,对部分过大的题目进行了适当缩减,以确保研究内容贴近本科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目前,学生们正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修改并陆续提交二稿。关教授明确提出并反复强调了毕业论文修改的“三稿制”原则,即至少经历三次修改打磨,以确保论文水平和质量。鉴于目前部分学生在外实习的情况,他建议教师们在后续指导过程中,采用“审阅”模式,以“批注”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具体、明确的修改建议,以减少因理解偏差而导致的修改不到位问题。同时,毕业论文的查重工作和AI检测工作,也要按照学校的有关要求,由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学术诚信和严谨学风。

在毕业论文的指导和修改方面,关教授提出了六点注意事项:一是防止文不对题,必须文题相符;二是论文结构要完整,层次清晰;三是分论点要能证明总论点,论据要充分,“孤证不立”,论证过程要逻辑严谨、有说服力;四是语言通顺流畅,无病句、错字等硬伤;五是参考文献尽量选择权威出版社的文本;六是论文摘要及关键词要符合学术规范。关教授强调,毕业论文定稿后,作为学科带头人,他将审阅本专业毕业生的全部论文,亲自为毕业论文把关,以确保每一篇论文的质量。

推进科研工作,激发创新活力

关于科研工作,关教授鼓励教师们在去年春季推进科研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新的科研计划,内容包括明确的研究题目、完整的三级目录及论文提纲,并说明去年科研计划的进展情况,以便学院更好地了解科研工作的整体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关教授表示,学院的科研力量总体来看有所提升,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特别提到,银龄教师作为学院的宝贵财富,也应积极为学院的科研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优化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

在教学工作方面,关教授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他强调,教师在备课时应取长补短,充分利用丰富的参考资料,使课件图文并茂,既包含足够的信息,又不完全照搬教材内容。关教授还指出,教师在讲课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为学生做科研示范。他以自己的授课过程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在讲课中提出论点、怎样通过分析例证去证明所提出的论点,为学生作出科研示范。同时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参与论证过程,以实际掌握论证问题的方法,一步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他一再强调通过科研提升课堂层次的方法,鼓励教师们以教研室为单位展开教研活动,共同探讨教学难题,分享成功经验。

论文中期检查及相关工作安排

随后,兼职系秘张璐老师详细介绍了毕业论文中期检查的相关情况。她说明了抽检名单的确定方式,并明确了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检查流程以及AI检测率的要求等。此外,她还介绍了毕业生工作的其他相关要求,如毕业实习手册的打印和提交、实习指导记录的写作要求以及毕业生实习巡访的安排。对于在沈阳实习的学生,根据学校的要求,指导教师应进行实地巡访。

培养方案调整进展

最后,赵润汐主任向与会教师说明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进展情况。这些调整旨在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术需求,以适应学生的发展方向。

吕元院长在总结发言中首先感谢关教授的指导,并强调毕业生的论文和相关工作是重中之重。他进一步强调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他希望教师们积极参与即将召开的全校科研大会,乘学校科研大会的东风,共同推动学院的科研及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撰稿人:胡正艳

编辑人:李佳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