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奋力而行 | 传播学院新学期召开教师座谈会
在第四十一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时,为更有效地吸纳教师的意见和建议,2025年9月3日下午,传播学院在管理楼207召开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师座谈会,会议由刘畅院长主持,郝冰副院长、陈玲玲副院长以及10名教职工代表参加会议。会议主要围绕教学科研、学生培养、管理服务等内容,与会教师依次分享了个人教学科研工作,谈认识、谈体会、提建议,为传播学院发展建言献策。
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让好课不再“藏在深闺”
“一门金课可以点燃一群学生,但一群金课才能照亮整个学院。”电商系李贺老师率先提议,学院应搭建“教学资源库”,打通系部壁垒,建设《非线性编辑》《传播学概论》《品牌策划与管理》等一流课程的“教学案例包”“思政元素库”。她建议以“集体备课”为抓手,每月固定一次“老带新”磨课沙龙,把课程重点、难点、痛点“一次讲透”,帮助新教师“站上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
AI时代“师者先行”——让技术为教育插上翅膀
面对AI浪潮,广告与广播电视系副教授杨丽娜抛出“三问”:“当AI能写脚本、剪视频、做海报,我们教什么?怎么教?凭什么教?”她建议学院开展“AI赋能教学”、“AI+传播”教学研讨会,鼓励教师把生成式AI工具引入课堂,开设《生成式AI与新闻生产》《数据智能处理》等微专业。“教师不转型,就会被AI‘转型’。”杨老师的提醒引发全场共鸣。
学业预警“一生一策”——把“挂科红灯”变成“成长绿灯”
“学生掉队不是一天造成的,拉回来却要一群人努力。”学院辅导员代表李胜辉老师建议,学院为不同程度的“学业红灯”学生分级管理,专业教师负责“学业诊断”,辅导员负责“心理疏导、家校联动”,为学生量身定制“补修路线图”。李老师呼吁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形成“专业教师+辅导员+家长”的协同育人机制,避免学生从“掉队”走向“弃学”让“挂科红灯”真正转化为“成长绿灯”。
学院领导认真听取和记录意见建议,不时与大家交流探讨,积极回应教师关切。鼓励教师主动搭建学习交流桥梁,既要虚心向前辈请教教学科研经验,也要积极与同行探讨学术前沿问题,鼓励大家以饱满的热情与务实的态度投入教学科研工作。同时,学院也将全力以赴,为教师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
本次座谈会为教师们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平台,对了解教师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院将继续关注教师成长,优化支持措施,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