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传媒学院科研处召开“辽传非遗数字博物馆”阶段工作汇报会

  为进一步做好辽传非遗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工作,近日,辽宁传媒学院科研处组织召开线上“辽传非遗数字博物馆阶段工作汇报会”。辽宁传媒学院副校长王东辉教授出席会议,项目负责人及全体项目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科研处处长英皓主持。

“辽传非遗数字博物馆”工程组部分成员

 

  会上,科研处处长英皓对辽传非遗数字博物馆的建设阶段工作进行介绍。项目负责人王玉主任围绕“一个项目,三个责任,四个融合,全面覆盖”的总体建设目标,对项目的建设内容、进展情况进行汇报,对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各项目组老师分别对本组任务完成情况做详细汇报,结合阶段性成果进行交流探讨。

 

辽宁传媒学院副校长王东辉

 

  辽宁传媒学院副校长王东辉教授听取项目阶段完成情况的汇报后,帮助项目组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对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并作出具体安排部署。

  一、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科研能力,合力打造品牌项目

  “辽传非遗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工作应以我校专业为基础,加强各专业间的沟通合作。凝聚力量,强强联手,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科研能力,合力解决项目创新问题。让项目推动科研,科研助力项目建设,以非遗文化为线激发辽宁传媒学院的专业优势,共同打造品牌项目。

  二、优秀的非遗文化元素与课程思政元素有机结合,全方位育人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历史源泉。大学生要增强文化自信、强化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必须让学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这就要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优秀的非遗文化元素合理、科学的渗透到每个课程,对非遗文化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解读,不但能丰富教学资源,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同时,既获得思想政治的提升,也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积累。非遗文化元素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既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也能增强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艺术传承传播非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各专业应充分利用现代数据采集技术,对非遗文化数据进行有效地收集、整理,建立非遗数字档案库,还原非遗文化的真实性和历史性,促进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依托VR、AR等现代数字媒体技术手段,打造集“文化、艺术、技术”于一体的非遗文化创新传播形式,构建非遗文化传播的交互场景和体验场景,引发受众产生共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实现非遗文化的有效传播。

  最后,王校长总结提出, 辽传非遗数字博物馆是辽宁传媒学院推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项目研究的重要成果,作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传媒类本科高校,学校将继续依托特色专业与人才优势,不断创新现代化数字化技术方法和手段,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肩负起地方本科高校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全力助力地方文化事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