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艺支教再行动–第18期支教活动

自2018年1月份第一次来到李祥堡小学至今,辽宁传媒学院“环艺支教团”已进行了18期的支教活动,组织开展乡村文化风筝节、首台乡村春晚、千人植树等特色活动十余场,累计下乡160余人次,更吸引了法库县社区教育推进会在支教点举行,并承接市民政局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辽宁传媒学院“环艺支教团”已成为省内重要一支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艺术类特长培训的支教队伍。

 

荒废已久的小学里,操场已经被种地,只有一间没有桌子的教室。志愿者们住在一间仓库里,没有煤气,窗户结了厚厚的冰,半夜冻得盖被子恨不得都盖到眉毛上……

 

之前也想到了村里的条件问题。” 辽传支教团负责人杨亚超说,但是没想到,问题远远超乎想象。

 

但是,支教团的同学们并没有放弃……

 

在杨亚超的带领下,同学们自己动手打扫教室、宿舍,自己糊棚、烧灶做饭。第一期,23名当地小学生报了名。

 

辽传志愿者们根据自己专业特长,精心为孩子们准备了播音口才、创意美术、舞蹈、泥塑和手工等课程。没想到的是,孩子们开心极了,每天早早的到志愿者宿舍门口,非要和哥哥姐姐们一起牵手去上课。

“孩子就是我们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好是相互的,你对他们好,他们反过来对你更好。”杨亚超说。

“离开之前,我们为村民组织了‘沈阳地区首台乡村春晚’,孩子们为这13天的学习做汇报演出,我们也利用艺术特长与当地的民风相结合,一共设计了30多个节目。”杨亚超说。看到村民们看节目时的一张张笑脸,和对孩子们的表演止不住的鼓掌,杨亚超知道,辽传支教团已经被当地深深地认可和喜爱了。

 

十余天的支教结束了,告别会上,孩子们紧紧抱住了哥哥姐姐们,不住地流泪,说不出再见,村民们也舍不得让支教团离开,大人小孩哭成了一团。带着不舍与牵挂,带着蜕变与成长,带着孩子和村民殷切的期待,支教团们有了勇气和力量。

 

那就是,做下去……

“环艺支教团”的支教活动做了一期又一期……

 

他们不仅给孩子带去知识,更给整个村子带来了温暖和变化。

小可心和哥哥的父母没有劳动能力,家里都没有洗漱用品,衣服也很少换洗过。志愿者们不仅教会兄妹俩学习洗漱、洗衣服,还为他们办理户口和低保,现在两名孩子都已经有了爱心人士对接助贫。

村里得到帮助的孩子还有很多,支教团为李祥堡村带去了更多社会的关注,改善了孩子们的生活,更对他们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辽传志愿者们还带村里的孩子们来沈阳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锡伯族博物馆、辽宁传媒学院,开阔他们的眼界;为村子举办文化风筝节、秧歌篝火晚会、千人植树等特色活动十余场。利用寒假时间带领团队进行调研项目,走访了解了100多户村民,下一步准备针对村里的孤寡老人进行帮扶。如今,第二个乡村支教点也在积极筹划当中。

 

如今,辽传支教点已经名气响当当,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支教团队,不仅是李祥堡村,邻村的孩子们都争相来这里学习。

“在当地,只要看到辽传的校服,即使不认识是谁,村民们都会热情地打招呼。每次我们去支教,家长都争抢着给我们做饭、包饺子,为我们送水送菜,改善伙食。真的很暖心,让我们对村子越来越有感情,也有了坚持的动力。”杨亚超说。

 

到第14期时,已有当地政府拨款修建操场,加上一些企业捐助的善款,学校的内外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善。由原本的一间教室变为两层小楼,破烂的木板窗已换为玻璃材质,还专门留出一间教室陈列每期孩子们的作品。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带给孩子们知识与文明,面对这些成果,支教志愿者们觉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一次次的支教活动,辽传志愿者们在付出的同时不断收获着。“我希望能有一批接一批像我们一样的人,把支教活动传承下去。”杨亚超说。对于他而言,支教已经成为了一项不愿放弃的事业。这也是辽宁传媒学院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勇于担当,以实际行动助力扶贫、服务乡村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