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之余” 宜读书 | 马院组织教师读书分享暨教学研讨活动
东汉学者董遇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零碎”时间读书,包括“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这“三余”虽是并列关系,但将冬天放在“三余”之首是有讲究的,因为冬季是休养生息的季节,室外活动相对较少,更能保证有大块时间“充电”。为推进我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加强“书香马院”建设水平,提升广大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文化底蕴,11月13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管理楼201教室组织教师开展读书分享暨教学研讨活动。
本周的“悦读经典·书香马院”活动由刘家贺教授为大家介绍他本人撰写的《中国百年革命史》一书。
《中国百年革命史》一书由辽宁大学出版社于2004年1月出版。该书以20世纪一百年时间为线索,以有影响的历史事件为节点,梳理20世纪中国百年历史并进行点评。全书共计三篇13章57节,依据20世纪中国发生的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次巨变,分上中下三篇,评述中国20世纪重大历史事件。在体例上该书每节的标题采用对仗的形式,点明历史事件的名称。采用“纪事本末体”记述20世纪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叙述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和详细过程。每节前有引言,后有点评及前人诗赞。书中详尽地写出了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及细节,生动地再现了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重大场面,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历史内情、 历史事件和历史资料,是学习和研究20世纪百年中国史不可多得的历史书籍。
在教学研讨环节,裴院长向马院老师们汇报了他参加2024年全国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学习情况和收获体会。 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把理论和实践上的为什么、是什么、怎样做讲清楚,把思想困惑、理论难点、现实堵点解释透。 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教师是关键因素。思政课教学涉及学科范围广,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具有宽阔的知识视野,不仅要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而且要广泛涉猎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知识。 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要在改进教学话语上下功夫。思政课教学应该形成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的话语体系,使教学深入浅出、润物无声,把抽象的概念讲实在,把原则的要求讲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