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经典·书香马院 | 马院组织教师读书分享会

为提升我校思政课教师的文化内涵和理论素养,倡导老师们多读书、读经典、读纸质书,进而形成浓郁的读书氛围、良好的学术风气,以教风带动学风,让书香溢满辽传。3月6日,新学期开学伊始,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教师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开展读书分享活动,邸奥然老师就《陶行知》一书与老师们交流了读书心得。

谈到分享这本书的缘起,邸奥然老师说是因为一次听宋校长的讲座,谈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用“爱满天下”的胸怀去跟学生交流,还有那“四颗糖的故事”。那便是爱满天下的陶行知先生。《陶行知》一书包含了六个章节,从“三改名字的故事”到“卓越的民主战士”展现了陶行知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

陶行知的第一个名字叫陶文浚,1891年10月18日出生于安徽歙县一户穷苦人家,同鲁迅先生一样,陶文浚也曾学习了一段时间医术,但当他在金陵大学接受了现代科学和人文思潮后,他开始深刻的意识到,医术只能治疗病患的身体,学习和教育却能唤醒一个蒙昧之人的灵魂。而当一个又一个蒙昧的灵魂被唤醒时,中国就有了希望。于是教育救国的理念开始在这个18岁的青年身上生根发芽。

1917年,他从当时的世界顶级学府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回到了内忧外患的祖国。在路上他对同伴说:我要使全中国的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那时,并没有谁会预料到这位看似平平无奇的年轻人将为了这份心中的理想信念在此后燃烧自己的一生,彻底改变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命运。

1923年夏天,陶文浚辞去了东南大学所有职务,开始了他平民教育的星火之路。他先是与朱经农共同编写了《平民千字课》,让无任何基础的人不到4个月就能摘掉文盲的帽子。之后的两年内又在南京城办起了31所平民学校,让大量群众获得了基础教育。1927年3月,陶文浚怀揣着东拼西凑来的2万多元建校资金,在南京郊外建起了中国第一所试验性乡村示范学校——小庄师范。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陶文浚不断体悟着知与行的关系,也是受到王阳明“知行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改名陶知行,并在多年后又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陶行知。他曾说:从“知行”到“行知”代表了他思想上的转变。

回顾陶行知的一生,从他的学生时代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有两个字一直贯穿了他的始终,那就是人民。从小庄师范到后来的社会大学,陶行知把毕生的心血都播撒在了人民当中。

裴院长在总结时指出,“悦读经典·书香马院”活动开展以来,极大提升了马院教师的读书热情,马院教师办公桌上最常见的就是一摞摞从图书馆借来的图书,阅读经典、手捧一卷、陶然书中已是马院老师的日常,分享读到的好书已成为马院老师交流的重要内容。裴院长希望老师们能够把这一优良传统发扬下去,让读书成为一生的习惯,同时通过我们的言传身教影响辽传学子,让学生爱上读书,让书香充盈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