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2025届毕业生就业落实数据核查推进会
一、推进毕业生就业信息核实工作

二、明确重点:构建“三维立体”核查体系
(一)数据源头把控,筑牢“信息真实性”防线
1.材料审核精细化:除常规就业协议外,重点核查“其他录用形式”的支撑材料。例如,自由职业者需提供收入流水、服务合同等证明;创业学生需提交营业执照、经营场地证明等,杜绝“虚构岗位”“亲友企业挂靠”等违规行为。
2.系统对接实时化:依托“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与学院就业数据库,建立数据动态比对机制。对系统中显示“未就业”但辅导员登记为“已就业”的异常数据,立即启动二次核查,确保线上线下信息同步更新。
(二)责任链条压实:严守“四不准”红线
1.签订核查责任书:辅导员与学院签订《就业数据真实性承诺书》,明确“谁审核、谁负责”原则。对因工作疏忽导致数据失实的,依规纳入绩效考核;对主观造假的,严肃追究责任。
2.设立举报监督渠道:在学院官网公布核查工作投诉电话与邮箱,鼓励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对数据造假行为进行举报,一经查实,对相关责任人从严处理,并及时通报处理结果。
(三)以核查促改革,以数据谋发展
本次核查不仅是对就业工作的“体检”,更是优化学院人才培养的“契机”。我们将重点做好两项“转化”:
1.数据反哺教学:梳理核查中发现的“岗位技能缺口”(如数字化管理工具应用不足、跨文化沟通能力薄弱等),及时调整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增设《Python在管理中的应用》《国际商务谈判实务》等课程,推动“教学-实践-就业”闭环落地。
2.完善就业服务机制:针对核查中暴露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计划开发“管理学院就业智能匹配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简历与企业需求,实现岗位精准推送,提升就业效率。同时,建立“毕业后3个月跟踪机制”,持续关注毕业生职业适应情况,提供持续化就业支持。
(四)构建就业数据管理长效机制
为避免数据核查“一阵风”,学院着手制定《就业数据标准化管理办法》,固化核查成果:明确分类标准:参照教育部最新统计口径,细化管理类岗位分类(如“战略管理”“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等),避免“大杂烩”式登记。例如,将“电商运营”从传统“市场营销”中独立分类,精准反映行业发展趋势。
三、全心优化指导服务,建立档案标准
2.建立档案制度:将就业协议、核查记录、整改报告等资料纳入学院教学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为后续就业质量评估、审计督查提供依据。

四、智慧决策:打造就业数据驾驶舱
撰稿 | 张译文
排版 | 李 兵
三审 | 郝冰 贺苗苗 刘畅
三校 | 郝冰 贺苗苗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