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2025届毕业生就业落实数据核查推进会

        为扎实推进2025届毕业生就业落实工作,管理学院召开此次推进会,旨在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责任,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对就业数据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核查,为后续就业工作的优化开展筑牢根基 。

一、推进毕业生就业信息核实工作

       为确保核查工作顺利进行,学院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首先,各班级辅导员要逐一与毕业生沟通,核实就业信息,督促学生登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进行毕业去向登记确认。对于就业材料,要做到每份必审,确保信息完整、准确。其次,学院将组建核查小组,对各班就业数据进行复查,对存疑信息进行重点核实。在此过程中,我们要严格遵守教育部“四不准”规定,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数据造假行为。

二、明确重点:构建“三维立体”核查体系

(一)数据源头把控,筑牢“信息真实性”防线

1.材料审核精细化:除常规就业协议外,重点核查“其他录用形式”的支撑材料。例如,自由职业者需提供收入流水、服务合同等证明;创业学生需提交营业执照、经营场地证明等,杜绝“虚构岗位”“亲友企业挂靠”等违规行为。

2.系统对接实时化:依托“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与学院就业数据库,建立数据动态比对机制。对系统中显示“未就业”但辅导员登记为“已就业”的异常数据,立即启动二次核查,确保线上线下信息同步更新。

(二)责任链条压实:严守“四不准”红线

1.签订核查责任书:辅导员与学院签订《就业数据真实性承诺书》,明确“谁审核、谁负责”原则。对因工作疏忽导致数据失实的,依规纳入绩效考核;对主观造假的,严肃追究责任。

2.设立举报监督渠道:在学院官网公布核查工作投诉电话与邮箱,鼓励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对数据造假行为进行举报,一经查实,对相关责任人从严处理,并及时通报处理结果。

(三)以核查促改革,以数据谋发展

         本次核查不仅是对就业工作的“体检”,更是优化学院人才培养的“契机”。我们将重点做好两项“转化”:

1.数据反哺教学:梳理核查中发现的“岗位技能缺口”(如数字化管理工具应用不足、跨文化沟通能力薄弱等),及时调整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增设《Python在管理中的应用》《国际商务谈判实务》等课程,推动“教学-实践-就业”闭环落地。

2.完善就业服务机制:针对核查中暴露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计划开发“管理学院就业智能匹配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简历与企业需求,实现岗位精准推送,提升就业效率。同时,建立“毕业后3个月跟踪机制”,持续关注毕业生职业适应情况,提供持续化就业支持。

(四)构建就业数据管理长效机制

         为避免数据核查“一阵风”,学院着手制定《就业数据标准化管理办法》,固化核查成果:明确分类标准:参照教育部最新统计口径,细化管理类岗位分类(如“战略管理”“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等),避免“大杂烩”式登记。例如,将“电商运营”从传统“市场营销”中独立分类,精准反映行业发展趋势。

三、全心优化指导服务,建立档案标准

1.规范流程节点:绘制《就业数据核查流程图》,明确“学生填报→辅导员初审→系统校验→核查小组复审→院长终审”五级审核机制,每个环节设置48小时办结时限,确保数据动态更新。

2.建立档案制度:将就业协议、核查记录、整改报告等资料纳入学院教学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为后续就业质量评估、审计督查提供依据。

四、智慧决策:打造就业数据驾驶舱

        为实现就业数据的动态监测与科学决策,学院重磅推出“就业数据驾驶舱”可视化平台,例如实时数据看板:以动态图表形式展示2025届毕业生整体就业进度(如签约率、升学率、创业率)、行业分布热力图、薪资水平正态曲线等,院领导可通过触控屏直观查看各班级、各专业的数据差异,精准定位“进度滞后班级”“高匹配度行业”等关键信息。

        本次就业工作推进落实会的召开,进一步统一了工作思路,明确了方向,凝聚了共识。管理学院将始终秉持“精于数据、诚于育人”的理念,把核查工作做细、做实、做长远,让每一个从这里走出的毕业生,都能带着真实的经历、扎实的能力和诚信的品格,在职业道路上行稳致远。

 

撰稿 | 张译文

排版 | 李 兵

三审 | 郝冰 贺苗苗 刘畅

三校 | 郝冰 贺苗苗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