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企业真案例,植入思政新内涵——课程思政案例教学法探究

管理学院课程思政工作室于4月9日上午召开课程思政教研活动,活动主题为:剖析企业真案例,植入思政新内涵——课程思政案例教学法探究。会议由管理学院郝冰副院长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裴宇星院长莅临指导,工作室全体人员参会。

(一)课程思政融入情况汇报

        文管系张楠主任介绍了《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思政融入情况。课程注重将专业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通过对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提炼,提升学生文化自信与爱国主义情怀。

王斌主任针对《商务数据分析》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提出建议。课程借助优秀人物传记、《国之脊梁》纪录片等真实故事,选取小米、比亚迪、华为等有影响力且学生熟悉的企业,提炼出企业的社会效益、责任担当、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具体实践。

胡翔翼主任就《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分享了课程思政融入经验。课程采用“视频——图片——故事”相结合的案例,通过小组讨论、实际情景模拟等活动提升学生参与度。针对电商直播过程中存在的“擦边”、“低俗”等乱象,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如何引导消费者、传递正确价值观。

李亭老师提到在《文化旅游业经营管理》课程思政融入上,利用学生熟悉的故事、成语等内容引入课程思政。例如以老北京胡同的“拐弯抹角”建筑特色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思考在实践项目中如何打造彰显文化自信和独特魅力的文化名城。

杨佳星老师提到,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尤其是专科学生,可尝试采用微短剧的情景演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课程思政。

(二)研讨重点问题及解决思路

        郝冰副院长提出了本次课程思政工作研讨需要重点解决的三个问题:如何真正地做到让思政内容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专业课程;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思政内涵,引起学生共鸣,达到思政效果;如何提炼优秀思政案例,推广到同类型课程当中。

工作室各位老师积极研讨,提出了以下解决思路: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故事、视频、图片或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提升学生参与度;其次,通过重要历史节点如《历史上的今天》,或大型体育赛事、文化活动、热点事件的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提高学生能动性;最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毕业生就业困惑、对未来职业选择的迷茫等,结合地方政策,给出学生引导与建议。

裴宇星院长指出,专业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于提升思政能力,更要提高针对专业课程的认识和把控,做好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两个维度,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思政生态系统。

(三)会议总结

        管理学院刘畅院长针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发言。刘畅院长对裴宇星院长莅临指导表示感谢,对教师在教学中课程思政融入的工作表示肯定。同时,刘畅院长提出要注意思政案例的总结与提炼,形成有效课程思政案例推广模式。对标课程思政示范案例的申报材料,不仅主题要别具匠心、引人注目,更要注重逻辑创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意思政案例的积累,走出传统课堂,在企业实践活动、校园实践活动、教师教改论文、课题申报中融入课程思政。本次工作室会议深入探讨了课程思政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路径,明确了课程思政融入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为后续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思路。

撰稿丨李亭

三审丨郝冰 贺苗苗 刘畅

三校丨郝冰 贺苗苗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