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动画学院概况

一、动画学院简介

动画学院动画专业成立于2014年,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成立于2005年。动画学院是辽宁传媒学院下设的11个二级学院之一。学院秉承学校“为国家培养人才,为行业输送精英”的办学理念,始终践行“志存高远,德能日进”校训,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旨在为国家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创新意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动画专业人才。学院现设有动画一个本科专业,动漫制作技术、动漫视觉二个专科专业。其中动画专业获批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是辽宁省一流本科示范专业,动画学院现有在校生3200余人。

动画学院拥有来自美国旧金山艺术大学、英国伦敦艺术学院、美国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等多所国内外名校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46人,全部具有行业工作经历的双师型人才。

、教育教学

动画学院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深度落实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突出应用能力为培养核心;全面构建“项目教学包”课程群体系,以实际项目为载体,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获批省级一流课程5门;同时,学院实践教学设施完备,校内拥有一流配置的苹果非线编室、戴尔渲染集群、Wacom手绘实训室、定格动画工作室、动作捕捉实训室、拟音实训室、影视后期制作等各类数字化的实践场所,为学生专业技能提升提供强有力保障。

三、校企合作

学院持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采用校企合作“定制式”培养模式,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沈阳万泓、沈阳视界树、沈阳多米科技、北京若森数字科技、杭州游戏科学、成都可可豆动画、南京原力动画等70余家国内知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以企业项目对接岗位、专业对接行业为中心,通过“本科人才第三学期定向分流培养、阶段项目教学包成果转化、校企合作定制培养”三种培养形式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历年毕业生就业率持续在97%以上。

四、科研工作

动画学院教师团队深耕科研创新,成果丰硕。近年来,团队公开发表论文超 30篇,聚焦动画创作理论、技术创新、产业融合等前沿课题,为专业发展筑牢理论根基。主持完成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 20余项 ,探索动画人才培养新路径、新技术应用模式,两项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助力教学实践升级。

教材建设成果显著,主编专业教材 5 部,涵盖二维动画、三维建模、动画导演等核心课程。其中 1 部入选国家规划教材,3 部为省部级规划教材,构建起体系完备、贴合行业需求的教材矩阵。

课程建设同步发力,5门课程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4门课程获评省级精品课,3门入选省级优质资源共享课,以精品课程带动教学质量提升,打造动画教学“金课”。

五、学生成果

动画学院学生竞赛成果丰硕,学生参加国际级专业比赛获奖20余项,国家级省级专业比赛获奖100余项,参加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省级获奖500余项。动画专业学生作品《最后一片枫叶》获得美国戴维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学生参与制作的动画片《熊猫与鼹鼠》在央视少儿频道和捷克把兰多夫电视台同步开播;学生创业项目“ACG舞台道具生产基地”在第三届辽宁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此外,辽宁传媒学院是辽宁省率先创办动画动漫专业的高校,至今已有20年办学历史,毕业生已经有16届。辽传动画动漫专业毕业生遍布国内各大游戏动漫公司,已成为国内动漫行业的主力军。动画动漫专业优秀毕业生作为主创团队成员。

2024年,游戏3A级大作《黑神话:悟空》的四个篇章的过场动画由沈阳大火鸟动漫公司制作完成,该公司的创始人为辽传16级毕业生杨丽光。该生创业成功后,与母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带领师弟师妹一同成长。

2025年春节档热映的《哪吒2》,辽传学子在沈阳、杭州、成都、南京等地的动漫公司共同发力,成为该片制作的主创。其中,辽宁地区参与制作的四家公司均为辽传校企合作单位,辽宁动画总监李东昇为辽传17级动漫专业毕业生。

同时,近年来学生也参与创作了《哪吒1》《大圣归来》《长安三万里》《杨戬》《姜子牙》《熊出没》《桂宝》《熊猫与小鼹鼠》《神秘世界历险记3》《疯了!桂宝》《熊出没》《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国内外知名数字游戏及动漫作品,院线动画电影也已经陆续上映,收获良好的口碑和极佳的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