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传媒学院 原创话剧《守疆筑渠》亮相辽宁省第十届大学生戏剧节 精彩展演获好评,党建引领铸精品

10月21日下午14时,辽宁省第十届大学生戏剧节展演活动现场掌声雷动,辽宁传媒学院精心打造的原创话剧《守疆筑渠》在此完成精彩亮相。作为展现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的优秀作品,该剧凭借深刻的主题表达、精湛的舞台呈现与演员们真挚的演绎,赢得现场观众与评委的一致认可,成为本次大学生戏剧节活动中的一抹亮色。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话剧创作与排演过程中,辽宁传媒学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党员师生冲锋在前,积极贡献智慧与力量,为剧目的成功打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演出的话剧《守疆筑渠》是由学校原创出品,正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已于2025年9月在盛京大剧院公演。学校党委高度重视该剧创作,将其作为传承民族基因、弘扬民族精神、加强党建与专业融合的重要实践项目。在创作筹备阶段,学校党委组织党员教师深入挖掘历史资料,带领学生党员开展主题调研,为剧目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正确的创作导向。该剧展现了各民族同胞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的壮丽画卷,阐释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内涵,深刻践行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是辽宁传媒学院发挥专业优势,助力民族团结进步的标志性实践成果,更是学校党建引领专业发展、服务社会的一次生动体现。

该剧讲述锡伯族西迁至伊犁三十多年后,因人口激增面临粮食危机,时任锡伯营总管的图伯特提出挖渠引水,获得松筠将军批准后,各民族同胞克服重重困难,休戚与共,历时近七年,终于筑成察布查尔大渠。这条渠不仅滋养着千千万万生长于此的人们,更像一条坚韧的“纽带”,让各民族兄弟姐妹紧紧相连、和谐共处。在排演过程中,党员师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承担重要角色和艰巨任务。他们带领全体演员反复打磨台词、揣摩角色情感,将民族团结精神融入到每一个表演细节中。该剧有力彰显了民族团结精神,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了精神力量。演出中每一个场景、每一段台词都饱含力量,将观众带入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不少观众在观演过程中被剧情打动,眼中泛起泪光。

演出结束后,辽宁省第十届大学生戏剧节评委李铭老师与邵迎华老师对该剧进行了精彩点评。李铭老师高度评价了《守疆筑渠》的题材选择与创作立意,认为该剧 “立足本土历史文化,挖掘民族精神内核,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具现实教育意义,是一部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优秀原创作品”。他特别提到,演员们虽为学生,却展现出超越年龄的专业素养,尤其是在群体场景的调度与情感张力的把控上,体现出扎实的表演功底与团队协作能力。这其中,党员学生的带头作用功不可没,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带动全体演员共同进步,展现了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性。

邵迎华老师则从舞台呈现细节给予肯定,她指出,该剧在服化道设计、灯光音效运用与叙事节奏把控上都极具匠心:“锡伯族传统服饰的还原度高,筑渠场景的舞台布景简洁却富有感染力,灯光与剧情的适配度更是恰到好处,有效烘托了不同场景的氛围。” 同时,她也对作品的进一步打磨提出建设性意见,鼓励创作团队在部分人物情感的细腻度上再做深化,让故事的感染力更上一层楼,在人物妆容上做到有所区分等等。在后续的修改完善过程中,党员师生再次发挥引领作用,组织团队成员认真研讨评委意见,制定详细的修改方案,确保剧目质量不断提升。

评委的点评引发现场观众与创作团队的强烈共鸣,掌声持续不断。此次参加大学生戏剧节,这次演出不仅是对学校各专业联动教学成果的一次检验,更是向全省高校展示辽传学子文化自信与艺术追求的重要机会,同时也是学校党建成果的一次生动展示。让辽传原创话剧《守疆筑渠》的故事传递更多正能量,激励广大师生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辽宁省大学生戏剧节自2006年创办以来,历经近20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校园戏剧品牌,通过“一剧一评”、专家指导等机制为青年创作注入专业力量,为热爱戏剧的大学生搭建展示才华、学习交流的舞台,有力推动了大学生戏剧艺术的发展与创新。辽宁传媒学院此次携原创话剧《守疆筑渠》参赛,既是学校深耕本土文化、推进艺术实践教学的成果体现,也是学校坚持党建引领,为传承弘扬辽宁地域特色文化与民族精神贡献高校力量的生动实践。未来,学校将继续加强党建工作,以党建促专业发展,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