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功铸剑声动辽传 每天清晨 “柳浪闻音”C位就绪
“学好声韵变四声……”,每天清晨,都会听到整齐划一的声音从“柳浪闻音”的柳树下传出,这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清亮的开嗓声。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子们迎着晨光奔赴练声场,用日复一日的”出早功”书写着专业的信仰——”能战胜被窝的,只有对话筒的渴望!”同学们更是将晨功喻为”专业的呼吸”:”声音艺术的生命力,藏在每一个破晓时分的气息里。辽传学子用脚步丈量晨光,丈量的正是对职业的敬畏之心。”
清晨”硬核打卡”:在坚持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练声场没有观众,却有最动人的坚持。口部操的精准控制、气息的绵长支撑、新闻语流的反复打磨、经典篇章的深情演绎……这些看似枯燥的重复,铸就了声音的筋骨。”大一时觉得是’酷刑’,现在成了’肌肉记忆’。”大二学生樊勇珲展示着手机里从不缺勤的打卡记录,作为大二练功的“带工人”,樊勇珲对早功带给自己的影响深有感触。”它教会我的不仅是专业技巧,更是’把简单做到极致’的匠人精神。”这份融入血脉的自律,已成为辽传播音人最闪耀的勋章。
汗水浇灌成长:从练声场到大舞台的自信蜕变
持之以恒的晨功淬炼,让学生们在各类实践舞台上绽放耀眼光芒:
专业素养全面提升: 系统化的晨训显著提升语音规范度与表达感染力,近三年专业考核优秀率达85%,学生即兴口语表达流畅度提升40%
实战能力倍受认可: 学子在校级朗诵会、主持人大赛、影视配音展演等活动中表现亮眼,教师反馈:”晨功族”镜头前状态更沉稳,语言逻辑性与感染力优势明显
职业精神广获赞誉: 参与”沈水观澜·兴 沈阳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优秀诗与歌优秀作品汇报演出”等社会实践中,辽传学子们获得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认可。
育人新范式:在晨光中锻造传媒”生力军”
辽传将晨功升华为精神锻造工程。播音与影视系系主任张为昱,每天早晨准时赶到早功练习场地,指导、监督学生早功完成质量;播音专业的教授们也不辞辛劳,为学生早功指导;影视学院院长英皓指出:”话筒前的光芒,源自无数个无人见证的清晨。晨功文化培育的不仅是’好声音’,更是守时、坚韧、协作的职业基因——这是传媒人行走天下的通行证。”如今,”晨功打卡率98%”已成专业名片,更衍生出”晨功互助小组””声音成长档案”等特色育人载体。
当第一缕阳光掠过练声场,年轻的声音正穿透晨雾。这日复一日的坚持,是青春对梦想最铿锵的告白。在通往声屏之巅的路上,辽传播音学子用晨光作序,以汗水为墨,写下属于自己的成长诗篇——清晨的“柳浪闻音”,永远站着未来金话筒的预备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