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启智 书香润心 | 马院组织教师读书分享暨教学研讨活动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惊蛰,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宛如大自然奏响的激昂乐章,惊醒了沉睡的万物,也唤醒了人们对知识的热切渴望。为持续推进“书香马院”建设,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不断提升马院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文化内涵,3月5日下午,马院全体教师在图书馆613会议室开展读书分享和教学研讨活动。    

本周的“悦读经典·书香马院”活动由学院青年教师胡程鹏老师为大家分享他阅读《群书治要》一书的感悟。      

《群书治要》是唐朝贞观初年,魏徵及大臣虞世南、褚遂良等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从先前历代帝王治国资政的史料中撷取有关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精要,汇编成一部为唐太宗“偃武修文”、“治国安邦”,创建“贞观之治”提供警示的匡政巨著。《群书治要》取材于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上始五帝,下迄晋年”,以“务乎政术,存乎劝戒”为宗旨,从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采摭群书,剪截淫放”,呕心沥血数年,于贞观五年(631年)编辑成书,计六十五部约五十余万言。该书的特点,一言以蔽之,曰“博而要”。《群书治要》是中国古代治国理政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既是一部治世典籍,更是一部善治宝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周的教学研讨环节,裴院长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思政课程如何引领课程思政”进而实现“大思政”的育人格局,与教师们展开了研讨交流。作为承担高校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主动担负起全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责任,积极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向融合”的建设思路。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与全校8个二级学院对接,结成课程思政建设“对子”,参与各二级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研讨,共同打造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逐渐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大思政”全员育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