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霜降,书声起 | 马院组织教师读书分享暨教学研讨活动
秋霜降,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今日霜降,我们迎来了今秋最后一个节气。一径秋风催叶黄,书香却比金桂芳。为持续推进“书香马院”建设,营造学院浓郁的读书氛围,提升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文化底蕴,加强思政课的“内涵式”发展,10月23日下午,马院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读书分享和教学研讨交流活动。裴宇星院长主持会议,宋吉鑫校长莅临了马院的教学研讨活动。
本周的“悦读经典·书香马院”活动由王东宇教授为大家带来他阅读《道德经》一书的读书感悟。
《道德经》是老子用一生的心血凝结而成的名著,全书总共5162字,也称作《老子五千文》。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版《老子五千言》甲乙两本,轰动了世界,让世人对传世本《道德经》又有了重新的认识,被国内学者公认为最接近老子原文的版本。该版本整体更加圆融,脉络更加清晰,一些有差异的地方,也是帛书版句义更加畅通,更加符合道家的理论体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蕴藏其中的辩证思维和哲学思考对于我们思政课教学都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三届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赛中我校成绩喜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宋博老师荣获一等奖,冯竹君老师荣获二等奖,周思妍老师荣获三等奖,辽宁传媒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奖。研讨交流环节,三位获奖教师分别汇报了她们通过本次大赛收获的经验、体会和发现的不足。
宋博副院长谈到了“磨课”的重要性。教师参加高水平的培训和研讨会,开阔眼界、交流互鉴、博采众长的必要性。教师多读书,尤其是多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从而增强教学的理论深度,思想高度,用科学的理论征服学生。冯竹君老师在分享中谈到“早下手、早准备”的重要性,认为学院的高度重视,反复的“磨课”研讨对于这次的获奖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谈到教学中应引用马列经典提升理论深度的问题,以及需要在教学中直面现实,回应现实问题。周思妍老师在发言时讲到思政教师终身学习、日常积累的重要性,只有大量阅读、大量听课,有了丰厚的积累后,在教学和参赛时思路和知识才会在自己需要的时候迸发出来。尤其是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更要加强自身理论修养,让思政课不仅做到以情动人,更能以理服人。
宋吉鑫校长在讲话中首先对三位在今年辽宁省思政课教学大赛中取得佳绩的老师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宋校长也指出这一佳绩不仅是三位老师的荣誉,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集体的智慧和共同的光荣。宋校长指出,马院取得这样的佳绩是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全院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战斗的结果,是多少次集体磨课、死磕细节的结果,他希望马院全体教师继续发扬团结拼搏、敢打硬仗的优良传统,把每一堂课都当成比赛课来精心准备,多读原著、加强学习、练好内功,讲学生喜爱的精彩思政课,涌现出更多优秀的思政教师,取得更多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