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通知-2025050】2025年第五届“第嘉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设计大赛
一、参赛对象及要求
1、参赛对象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生。参赛学生在指导教师辅导下,以团队或个人方式参加竞赛。
2、集体创作的作品人数要求:创意小组成员不得超过3人,名单中按第一、二、三作者顺序。每件作品的指导老师人数不得超过2人。
3、参赛选手可报名参赛最多三幅作品,包含个人参赛和团队参赛。
二、竞赛内容
(一)插画设计
内容: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设计为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文化及各地文化)等内容进行展开的插画设计。
类型:数字插画、漫画连环画、创新性传统绘画等。
(二)海报设计
内容: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设计为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文化及各地文化)等内容进行展开的海报设计。
类型:动态海报、静态海报等。
(三)品牌与包装设计
内容:针对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相关品牌进行设计创新,打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民族品牌,为能够体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产品及地方特产、旅游伴手礼等进行包装设计的作品。
类型:品牌形象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等)、包装设计(含包装的外观、容器、结构、材料等)。
(四)环境空间设计
内容:利用三维软件根据不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进行虚拟环境构建设计。
类型:环境场景、景观设计、展示空间、城市规划设计、相关建筑场馆设计等。
(五)中华传统美学绘画转译
内容:针对能够体现我国传统美学的绘画作品。
类型:中国画、版画、油画、雕塑等作品。
(六)地域文化及非遗创新设计
内容:此赛道为专题赛道,地方服务、艺术赋能、非遗传承与创新衍生设计。
类型:海报、文化创意产品、插画等基于辽宁地域文化及非遗的创新性设计作品。
(七)AIGC数智设计
内容:此赛道为数智设计赛道,融合当代艺术与科技思考,结合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的设计作品。
类型:海报、文化创意产品、插画等基于数智技术创作的具有前瞻性、创新性设计作品。
(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微课设计
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作为微课主题,挖掘辽宁地区等地域文化特色的微课作品,展现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典型案例。
类型:微课、教学创新报告。
近三年创作的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设计的有关作品,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作品均可报名
(注:已在其他大赛获奖或已被采用作品不能参赛)
三、竞赛要求
(一) 静态作品
提交作品展板JPG文件。统一竖版构图,展板(海报类作品除外)应包含设计内容与创作说明300字以内,作品图片需有表现完整的效果展示;单个作品限一张展板,系列作品不超过三张。
(二)动态作品
可提交avi、mkv、mp4 格式文件(分辨率不得低于1080p,交互类作品必须提交演示视频文件),时间长度在45秒至2分钟(动态作品同样需要提交两种规格的静态作品展板JPG文件及设计说明,要求同(一))
(三)互动H5作品
便于在移动客户端交互使用,作品提交二维码图片和录屏视频文件,视频格式为MP4,大小不超过30MB。(动态作品同样需要提交两种规格的静态作品展板JPG文件及设计说明,要求同(一))
(四)多媒体数字媒体、动画(虚拟仿真)作品
利用装置、道具、场地、AI场景、数字化技术等方式进行传播,以图文版面或视频展示作品,图文版面格式为JPG,A3尺寸,分辨率300dpi;视频格式为MP4,分辨率1280*720,时长3分钟以内,大小不超过100MB。(动态作品同样需要提交两种规格的静态作品展板JPG文件及设计说明,要求同(一))
(五)大数据可视化分析作品
可提交大数据可视化分析静态展示图具体要求参照(一)提交要求,或生成动态展示形式具体要求参照(四).
(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微课设计
提交8-10分钟微课一门,附带该微课课程创新报告500字,微课画面为16:9比例,要求作者本人半身出镜,微课视频格式为mp4格式。
四、竞赛时间及报名方式
1、竞赛时间:
即日起——2025年10月12日
2、提交材料
《2025年第五届“第嘉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设计大赛报名表》电子版(附件二)
注:报名表需签字后加盖二级学院公章,需要本人签字,集体创作作品需要全体作者签字。盖章签字后转化为PDF形式。
本次竞赛需同时在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共享平台(http://cxcy.upln.cn/)进行报名,材料最终校对结果以平台信息为准。
10月12日之前,学生将作品和报名表放到一个文件夹里,以“作品类别+作品名称+负责人+手机号”命名,各学院指导老师将学生作品整理好后提交至双创专员,各学院双创专员填写好汇总表(见附件一)后发送到负责人邮箱。
各学院/各指导老师按要求完成汇总提交并在省双创平台上报名的为合格作品,任何不符合通知要求的作品均视为不合格作品不予审核,后果自负。
学生报名时确保个人信息的正确性,如出见任何信息错误问题,不予双创学分认定。
五、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冯梓鑫
电话:15040556680(微信同)
邮箱:2059699044@qq.com
撰稿:冯梓鑫
排版:曹文蕊
创新创业学院
创新创业协会
2025年9年21日